(相关资料图)

这种分子被称为5-ethynyl-2'-deoxyuridine (edu),它被设计为胸苷的化学替代物,胸苷是dna中的一种关键核苷。与天然版本或其他替代品相比,edu的优势在于它有一个受体,荧光分子可以很容易地与之结合,使科学家可以标记dna并跟踪细胞分裂等过程中的变化。

然而,人们知道edu对细胞有中等程度的毒性,尽管这种影响的具体机制还没有被确定。在以前的工作中,unc团队注意到,被edu标记的dna似乎会唤起一种修复反应,即使在没有通常损害dna的触发因素的情况下也是如此。因此在新研究中,他们调查了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,并发现它创造了一个反馈回路,最终可能以细胞的死亡而告终。

经过仔细检查,研究小组发现,在edu标记的dna中调用的特定类型的修复反应是所谓的核苷酸切除修复。这个常见的过程是dna在暴露于诸如紫外线或香烟烟雾之后被修复的方式,它包括剪掉一段受损的dna并重新合成一个新的副本。

研究人员绘制了这种切除修复图,并发现它发生在整个基因组中edu所在的地方。而且它并不只发生在一个时间点上--这个过程被发现会反复发生。这是因为新合成的dna链也含有edu,它触发了同样的修复反应。

这种恶性循环可以解释edu对细胞的神秘的毒性。它将细胞困在一个不断修复dna的循环中,永远无法“解决”问题,直到最终细胞触发一个自我毁灭序列。

该团队表示,这一发现对edu在dna标记中的应用具有重大意义,但它也可能开启了其他突破。由于该分子倾向于选择快速分裂的细胞,edu可能具有抗癌特性。脑癌可能是一个特别好的目标,因为它是一个快速增长的细胞团,周围是已经停止分裂的健康细胞。

该研究的资深作者aziz sancar说:“edu的意外特性表明,值得对其潜力进行进一步研究,特别是针对脑癌。我们想强调的是,这是一个基本但重要的科学发现。科学界还有很多工作要做,以弄清edu是否真的能成为一种抗癌‘武器’。”

这项研究发表在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》(pnas) 上。

推荐内容

网站地图